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 商环境决策部署,主动对标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任务,结合本 地产业发展特点,加大先行先试力度,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持 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深入优 化政务服务,提升惠企政策落地实效,不断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截至2022年10月,全市累计实有各类市场主体约129万家,仅今年以来就新增近18万家。
一 、提升口岸服务水平,便利跨境贸易。 一是创新海事“ 一船多证一次通办”审批机制,以信息共享让船企“不停航、少等待”。针对同一船舶多个证书申请耗时久、手续繁等问题,改变逐项按序申请、按序审批模式,协调海事、港航、船级社等办证 部门信息共享,并优化办证各环节的衔接,从各自办证转变为协 同办证,允许以同一材料同时办理多个证书,并配套容缺办理、 线上申请等便利化措施。今年以来累计服务船舶212艘次,7大 类30余项证书办结时限压缩90%以上。二是优化转关监管模式,以数据流通让企业“只申报一次”。针对转关申报次数多、 审放慢、成本高等问题,对需中转的货物,允许企业只申报一次,相关物流信息通过海关物流监控数据跨关区互联互通,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同时,通过安全智能锁、卫星定 位、自动感应封设备等应用,将单次验封时间压缩至10秒。自 2021年实行以来,宁波口岸进出口转关单箱运输时间平均减少1 小时,成本节省500元。三是创新“易跨保”金融服务模式,以数据承保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针对跨境电商出口资金压力大、融资难、投资海外仓风险高等问题,协调中信保将承保范围 扩大至产业链上下游,以订单、物流、仓储等全流程数据佐证真实贸易,扩大承保范围至物流、仓储等服务商,让跨境电商企业“敢于接单”、工厂“敢于赊账”、物流企业“敢于垫资”、海外仓企业“敢于投资”。今年以来累计承保金额约5.8亿美元。
二、 推广应用数字技术和工具,助力发展智能制造。 一是支持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支持企业广泛运用自动化设备、5G技术、云计算等新工具转型智能制造,已推动350余家企业建设智 能工厂,现役工业机器人超1.8万台。推广以数据互联互通、信息统一管理、系统开放共享为特色的supOS工业操作系统,支持互联网平台研发智能生产应用,满足生产企业质量追溯、供应链管理等多样化需求,目前在全国已覆盖30个行业。引导企业积极使用SaaS工具、云数据库等实现生产全流程的智能化管理, 累计上云企业数量超8万家。二是打造产业协同发展平台。聚焦模具、化工、服装等重点产业,以大数据分析、数字孪生等新技术,打造多个数字化产业平台,将行业生产数据进行沉淀、分析、共享,更好服务生产。其中,模具平台以成本、交期、订单等关键数据建立企业信用评价模型,成功为部分模具企业授信2800万元。化工平台汇集各地备品仓、分拨仓、中心仓多级仓储数据,精准测算供需变化,实现急需备件准时送达率100%。 服装平台上线3D仿真设计应用,实现设计共享,将样衣制作周期缩短80%,成本降低70%。
三、 推动公共服务上线触云,切实惠企便民。一是升级“甬易办”平台,让政策主动找人。运用智能算法、规则解析、业务模型等,对政策进行语义解析,将文本转化为数据,并与企业和 个人数据库进行比对,精准计算政策受惠人群实现企业和个人无需递交任何材料,即可在线“ 一键确认”享受优惠政策。同时,改变以往财政拨付以指标形式层层下放模式,打通市县两级国库 支付系统,资金拨付直达企业和个人,今年以来已实现资金拨付 110.3亿元,惠及89. 2万家企业和个人。二是推行“最多报 一次”改革,为企业减轻报表负担。搭建“企报通”平台,汇集企 业登记、年报等信息数据1000余万条,实现常规信息“自动 填”、综合报表“ 一表通”、报表数据分权共享、个性报表自动生 成以及数据自动统计分析等。企业报表数从801份减少到367份,其中市县层面精简企业报表148份,精简率80.9%。三是建设智慧税务平台,开展“以数治税”改革。建设“智慧税务”,以数据流贯通执法、服务、监管等业务流,整合33项高频关联 业务为4个线上业务“套餐”,全市九成以上涉税事项实现“零 次跑”。完成12345政务服务热线和12366纳税服务热线整合, 实现税费疑难7*24小时“ 一线通达”。建成市局、区(县、市)局两级税费数据仓,截至目前与地方部门共享涉税数据累计超1.6 亿 条 。 今 年 前 1 0 个 月 累 计 办 理 各 类 税 费 政 策 优 惠 超 6 9 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