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探索政府数字化改革惠企新路径,依托“甬易办”惠企惠民政务服务平台,全面落实落地稳经济一揽子措施,以数据赋能着力打造政策“精算师”,实现对象认定精准、资金匡算精准、支付到账精准、效果评估精准,力保助企惠民“真金白银”直达快享。
一、搭建政策大脑平台,实现对象认定精准
基于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对接联通全国一体化政务数据共享枢纽,汇聚共享国家、省、市三级的工商登记、许可、失信、税务、户籍、社保、学历等数据资源,通过算法逻辑、规则解析、业务模型的叠加,形成具备政策解构、政策预警、政策分析等业务智能模块的政策大脑,对输入政策进行语义分析,将政策文本转化成技术语言,并结合企业库和人员库数据,精准算出政策受惠名单。目前政策大脑已累计形成700种技术语言、170项业务规则、150类标签、30个算法和10个智能组件。例如,在“市本级新引进应届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生活安居补助”政策兑现过程中,政策大脑从全市500多万社保人口中精准“锁定”受惠人员,无需递交任何材料,只需在平台“一键确认”即可领到政府补助,目前受惠人群已达328人,涉及金额484万元。
二、运用政策沙箱工具,实现资金匡算精准
针对部分阶段性政策在实施后遇到资金不足或过剩的情况,创新性提出构建政策沙箱,即通过数据模拟实验的方式,在政策出台前事先介入,精准匡算所需资金,确保受惠对象“应享尽享”,提高财政资金效用。例如,在“2022年留工优工促生产”系列政策出台前,政策沙箱演算出具有申报资格且可能进行申报的企业约3万家,涉及资金约3.8亿元。平台精准推送政策信息后,共计2.87万家企业进行了申.报,最终审批通过2.85万家,实际兑付资金3.48亿元,测算精准率达91.6%。
三、改造政策兑付流程,实现支付到账精准
改变以往财政拨付以指标形式层层下达部门、基层的传统模式,打通市县两级国库支付系统,智能获取银行信息,建立可直达企业、个人账户的“直通路”“快速路” ,实现资金无感拨付。优化前企业或个人需要上报账户信息,提交大量材料,经过层层审核,资金到账周期一般为2周至1个月,资金支付的流程环节约15个;优化后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数据共享枢纽提供的数据服务,系统可自动获取企业税务账户、个人社保卡银行账户信息,企业或个人只需提交少量材料甚至无需提交材料,资金便可即时到账,流程环节仅剩1至2个。今年以来,已累计实现无感拨付资金71.9万笔、82.6亿元。
四、建立政策画像体系,实现效果评估精准
为精准评估政策实施成效,服务后续政策调整或新政策出台,从覆盖面、精准度、便利度、知晓度、公平性、兑付率等六个方面建立政策整体画像体系,进行动态分析,在政策服务完成后定制形成精细化政策分析报告,为政策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例如,今年“企业自行返岗补贴”政策实施以来,根据画像分析,受惠企业中中小微企业占比超过80%,受惠人员中高学历人才占比接近90%,基本达到政策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