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提出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以来,宁波市大力推进以“新体系、新智造、新产业、新治理”为重点的数字经济系统建设,焕发强劲发展动力。从高标准推动行业产业大脑建设,到高效率布局“未来工厂”,再到多维度打造数字化场景“最佳应用”,不断迈进的“三大步”为宁波全市高质量发展积极蓄力赋能。
高标准推动行业产业大脑建设
产业大脑是数字经济系统的核心支撑,宁波市不断完善产业大脑建设思路,积极承接全省行业产业大脑应用试点项目,牵头化工、家电、文体用品、服装、模具(金属)等5个行业产业大脑试点工作,同时参与轴承行业产业大脑建设,形成了产业大脑“5+1”模式。
宁波有“中国模具之都”之称,为通过数字化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宁波模具(金属)行业产业大脑应运而生。该产业大脑由北仑区牵头,宁海县联建,依托北仑创元信息科技的Neural-MOS模具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目前已建成智能动态排产、数字地图、生产指挥数据链等6个应用场景,形成对模具企业生产环节的全流程实时动态分析,实现模具企业生产效率20%-100%的提升,缩短生产交期10%-30%,赋能模具企业转型升级。
据宁波市经信局介绍,目前该市参与化工大脑物资联储联备应用试点建设的企业总数达到45家,已开展业务132笔,大脑接入园区数量达到22个;家电大脑上线了知识图谱、聚芯强链等特色场景应用;服装产业大脑已完成运营实体注册工作,并陆续开发上线了3D仿真设计、服装MES等应用。
高效率布局“未来工厂”
作为全球领先的汽车铝压铸件制造企业,爱柯迪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一度面临人力成本高、供应链上下游无缝对接难、多工厂生产管理效率低等制约因素。为了用数字化手段突破发展瓶颈,爱柯迪创新推进“5G+未来工厂”建设,以5G工业专网为通信基础,通过各类5G终端实现工厂内设备的数字化全联,并利用5G和AICDE技术的融合应用,按照生产流程构建全周期数字化闭环管理,实现对生产过程中所有要素的全面监测和工艺迭代升级,为各类生产场景提供新的作业模式。
据悉,宁波当前正积极构建以“未来工厂”为标杆,以“5G+工业互联网”试点为引领,以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为主体的新智造群体,梳理形成全市206个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174个“5G+工业互联网”试点项目计划库,多措并举引导新技术与制造业融合集成创新。
此外,宁波市还特别注重健全新智造服务支撑体系,培育形成以机智网为代表的新智造公共服务提供商,并同步推进以supOS工业操作系统为基础,以重点行业级、龙头企业级、特色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支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
多维度打造数字化场景“最佳应用”
在数字化改革中,“数字化”是工具而非目的,只有落地成为具体的应用场景,才能让企业、群众感受到数字化改革的“获得感”。当前,宁波正全面发力各类数字化场景应用的建设、开发、迭代升级及推广工作。
宁波华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燃气管道检测仪、定位标识器等电子产品生产的小微企业。不久前,该企业一款A型定位标识器需要委托检测,很快通过“企服通”下设的“质量通”平台找到了当地一家检测机构。企业负责人表示,通过“企服通”,企业各类服务需求与在网上购物一样方便,为企业省去了大量时间,而且能得到最优质的服务。
据宁波市经信局介绍,当地正多维度打造各类最佳数字化应用。例如海曙区通过“一链助企”平台推动精准服务,在防御台风“烟花”中有效帮助政府实现灾后复工复产;江北区牵头建设的“新产品研发一件事”、鄞州区参与建设的“最多报一次”、宁海县参与建设的“浙里探馆”等项目也已进入省级试点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