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数字化改革第85期

发布时间:2021-07-19 12:07

省卫生健康委上线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与追溯”场景应用 

保障全省疫苗接种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与追溯”是推动疫苗接种全流程精密智 控,保障全省短时间、大规模、安全有序、科学规范推进疫苗接 种工作的数字化场景应用。该应用于 4 月 30 日上线数字政府疫 情防控门户,截至 7 月 15 日,已支持省内 1818 个接种单位新冠 疫苗线上分时段预约,完成个人预约服务超 96.74 万人次,累计 接种超 6567.9 万剂次。

一、需求分析 

推进群众全面接种新冠疫苗是当前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的 重大任务,实际工作中存在群众和企业自助预约机制不完善、疫 苗追溯存在数据壁垒和业务堵点等问题,必须对疫苗生产、采购、 调拨、接种全链条实现精准监测和溯源管理,让群众更加方便、 安心、透明打疫苗。 

二、场景建设 

1.明确功能定位。研究明确应用 5 大功能定位:疫苗接种“高 承载”,接种进度“实时看”,个人(团体)预约“一指办”, 接种信息“随身查”,疫苗全链“可追溯”。

2.拆解任务。服务端梳理出“支撑保障短时间大规模接种” “建立个人预约通道”“建立团体预约通道”“疫苗接种信息随 身查”“疫苗知识科普”“接种点能力建设”等 6 项一级任务; 治理端梳理出“疫苗接种进度监测”“疫苗全链条追溯”“疫苗 冷链监测”“接种不良反应监测”“三类重点人群接种监测”等 5 项一级任务,逐级细化至最小颗粒度。明确疫苗接种与追溯指 标,主要包括接种任务进度、各市县接种率、疫苗昨日库存量等。 

3.建立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模型。明确省卫生健康委牵头, 省大数据局、省药监局、市县卫生健康和大数据管理等部门协同 保障,各级疾控机构具体实施的业务协同体系。打通相关部门 6 个业务系统,有效归集药品生产企业、采购调拨、物流信息、冷 链监测和接种者信息等 22 类数据。 

4.集成三个子场景。面向医务人员构建疫苗接种子场景,优 化接种服务流程,简化接种登记、疫苗信息录入等环节,减轻基 层人员负担。面向群众企业构建接种“一指办”子场景,以“浙 里办”防疫服务专区为入口,确认用户身份后,提供新冠疫苗接 种条件筛查、预约、建档、接种点选择、接种点导航、接种信息 “随身查”等全程服务。面向政府部门构建疫苗接种监测与追溯 子场景,实时监测各地每日接种进度和阶段性任务完成情况,及 时掌握三类重点人群接种动态,实现从疫苗生产到接种的全链条 追溯。

三、改革突破 

一是建立统一高效的疫苗接种服务体系。贯通全省各级各类 医疗机构的接种服务点,整合居民、企业、社区等各类服务对象, 形成数据共享、服务同质、整体智治的数字化疫苗接种服务体系, 有效解决各地疫苗接种服务标准不统一、流程碎片化、建档繁琐

以及系统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提升疫情防控整体能力。二是 健全疫苗全链条追溯体系。对接国家疫苗追溯协调、省政采云、 省疫苗和预防接种管理等系统数据,通过疫苗监管码和接种编码 等索引,打通疫苗生产、储配、接种环节信息,为政府提供疫苗 和接种者两个维度的全链条追溯,实现全省最小包装单位疫苗源 头可溯、去向可追、风险可控、责任可究、公众可查,提升疫苗 质量安全风险防控水平。 


宁波市上线“建筑垃圾处置智管服务”场景应用 

推动工程渣土规范处置和智能管控 

“建筑垃圾处置智管服务”场景应用,主要针对工程渣土等 建筑垃圾,通过开发动态监管、实时报警、高效执法、精准治理 等功能,构建工地源头、运输路线、消纳场地“两点一线”全程 实时监控、闭环管理机制,推动工地渣土规范化处置、智能化管 控。该应用 2021 年 4 月上线,6 月份全市下达建筑垃圾处罚决 定 2908 件、罚款金额 2235 万元,分别是系统上线之前 3 月份的 2.43 倍和 2.44 倍。 

一、需求分析 

工程渣土等建筑垃圾处置是“无废城市”建设重要一环,影 响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城市品质形象。处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企业渣土处置申报审批不够便捷、行业政策信息和市场供需信息 获取难、渣土运输中车辆超载超限问题较普遍;职能部门(综合 行政执法部门)对渣土处置中源头出土量、运输车辆行为、消纳 场所可容量、资源化利用能力等环节信息掌握不全面,产出和消 纳调控不够精准有效。

二、场景建设

1.拆解任务。围绕建筑垃圾监管服务核心任务,确定源头控 制、全程监管、执法协同、行业服务等 4 项一级任务,并细化为 工程建设项目许可、工地出土量核准管理、源头监管、运输监管、 处置监管、工地违规报警、超载超限报警、超速报警、路线偏移报警、违规倾倒报警、在线审批服务、企业诚信评价、供需信息 查询、产消平衡调控等 14 项二级任务。由市综合执法局牵头, 市住建局、市公安交警局、市海事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 等部门协同推进。

2.构建指标。围绕 4 项一级任务,建立 10 项可量化的评价指 标。对于“源头控制”任务,设立工地覆盖率、视频地磅安装率、 视频地磅在线使用率 3 个指标;对于“全程监管”任务,设立车 载定位在线率、车载称重在线率等 2 个指标;对于“执法协同” 任务,设立预警有效率、报警处理率等 2 个指标;对于“行业服 务”任务,设立产消平衡率、用户上线率、用户满意率等 3 个指 标。

3.共享数据。逐项分析最小任务项,确定 16 项数据需求, 通过部门业务系统接入调用、与市级城市大脑数据交互共享、感 知设备自动采集等 3 种方式结合,完成数据归集,集成业务系统 5 个、调用数据接口 7 个。

4.集成功能。在治理端,主要实现三大功能:一是高效监管, 运用工地视频设备、地磅设备、车载全球定位系统等设备和技术 采集车辆牌照、车辆运土量、车辆运行轨迹等数据,智能分析车 辆无核准件、工地超许可量、车辆超载、车辆偏离路线、处置场 地满溢等信息,对建筑垃圾处置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二是智慧 执法。利用车辆运输轨迹信息掌握建筑垃圾的流向变化,设定预 警报警模型,对监控发现的异常停车、车辆掉线、不按规定线路 运输、进入禁行区、消纳场地满溢等违规行为,系统自动向企业 发送预警提醒,同时生成和保存超载、超限、未按规定路线行驶、 偷倒乱倒等违法违规行为证据链,推送给综合执法、公安交警、 交通等行政部门进行联动执法。三是科学决策。通过对清运企业 数量、运输车辆数量、在建项目数量、运行消纳场地数量、车辆 违法信息等数据进行分析,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支撑。在服务端, 主要实现两大功能:一是信息发布。面向企业开展政策导读,实 时发布政策信息及行业动态;提供建筑垃圾处置核准信息,发布 公示工地违法、车辆违法、消纳场违法信息,供企业查询;发布 公示运输车辆企业信用等级信息,供公众查询。二是审批辅助。 汇集运输车辆行驶证、登记证、道路运输许可证、工程项目出土 数量、消纳场地可受纳量等信息,通过基础数据库比对、网上视 频勘察等方式,减少人工审核资料的时间,提高建筑垃圾处置核 准效率。

三、改革突破 

一是建立渣土处置全程智慧监管机制。依托应用系统,通过 实行建筑垃圾运输核准制、对产消两端远程和运输车辆监控、预 警报警、区域查车等手段的综合应用,实现对“两点一线”的在 线监管,有力提升对工程渣土处置的监管能力。二是健全建筑垃 圾运输车辆规范运营机制。加强和规范建筑垃圾(渣土)运输车 辆管理,制订车型、尺寸、密闭技术规范及车载智能终端技术规 范,推广新型全密闭智能建筑垃圾(渣土)车,目前中心城区基 本改为以原装全密闭车辆为主,有效改善了扬尘、滴漏撒等问题。


嘉兴市南湖区上线“企明星”场景应用 

推动涉企政策治理与服务机制重塑

“企明星”对涉企政策制定、发布、执行、监督、评估进行 全过程治理,对企业从开办到注销进行全过程服务。该应用于 6 月 11 日在“浙政钉”“浙里办”上线,已汇集涉企数据 128 类 19 亿条,自动为 1695 家企业推荐适用政策。

一、需求分析 

从企业看,涉企政策信息碎片化,企业缺乏有效手段及时获 知、准确理解、全面享受政策。从政府部门看,数据支撑决策不 足,政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盲目性;受人力和精力限制,难以 按需提供政策解读、精准兑现等服务。 

二、场景建设 

1.明确整体架构。打造“12356”架构,“1”即一个数据驾 驶舱,用于沙盘模拟、指令发送,通过数据比对,精准输出政策 适用群体、政策效果模拟等内容;“2”即两个核心数据库:政 策画像库和企业画像库;“3”即三个支撑组件:“企业码”政 策表单查询中心、企业申报审批中心、资金决算支付中心;“5” 即政策治理五大模块;“6”即企业服务六大模块。 

2.构建两个数据库。逐级拆解最新工业、服务业等区级重点 涉企政策,形成计算机可读的最小政策单元 984 个,每个政策单 元包括适用对象、适用条件、适配结果等 3 个属性字段,形成政 策画像库。依托省、市、区三级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采 集全区所有 8 万余家企业的属性数据(注册资本等)、活动数据 (资质认定等)、填报数据(项目投资额等)等重点数据信息 405 项,形成企业画像库。 

3.集成政策治理五大模块。政策制定阶段,用“政策沙盘” 对拟出台政策“模拟预演”,查看效果、及时调整;发布阶段, 将拆解后政策条目与企业信息“智能匹配”,精准高效推送;执 行阶段,融合“企业码”政策兑付功能,优化审批流程,通过表 单自动填充、证照自动获取、数据自动比对等,实现“智能审批”; 监督阶段,及时追踪申报、审批、兑付进程等数据,对未及时审 批、应兑未兑、重复奖补等情形即时预警,并为数字化审计提供 基础;评估阶段,对比政策受益与非受益组,形成绩效评估报告, 推动政策修改完善。 

4.集成企业服务六大模块。通过浙江政务服务网和“浙里办” 入口,为企业提供从开办到注销各阶段有关投资落户、政策制定 参与、政企沟通、企业沙盘(通过模拟预演,企业提前获知发展 到不同阶段可享受的政策)、奖补兑现、规范经营提醒等六方面 服务。

三、改革突破 

一是推动政策治理从供给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通过数据分 析,及时发现没有需求或长期未匹配到企业的政策,推进政策调 整完善。比如,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近期将取消“工业项目投资 强度超过 500 万/亩的予以奖励”等没有企业能享受的政策,将 “商务楼宇贡献奖励标准”由原先的增量奖励根据实际调整为总 量奖励。二是推动企业服务更加高效便捷。通过跨部门跨层级的 数据整合、业务协同,实现企业办事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 减次数。比如,改革后经信条线 6 项政策兑付平均需报送材料 1.8 份、环节 3 个、用时 1 个工作日、跑零次,材料、环节、时 间、次数分别压缩 57%、57%、93%、100%。 

(本期简报已同步上传至手机端浙政钉-工作台-数字化改革专栏)